(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) 摘要:近日,網經社分析師莫岱青在接受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采訪時認為,電商征稅已經討論了很久,但實際操作起來很難,從條例、辦法等上升到立法,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
以下為報道原文《個人網店征稅尚無具體時間表探因》。
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,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副司長張佩東在9日回答網友關于個人網店的征稅問題時表示: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和企業(yè)應盡的義務,稅法對傳統(tǒng)企業(yè)和電子商務企業(yè)是統(tǒng)一適用的。相關部門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,并在積極研究對策;具體情況,建議向稅務主管部門了解。
換言之,盡管已數次討論的個人網店征稅,但尚無具體時間表。
事實上,多位業(yè)內人士表示,電商征稅是未來發(fā)展的必然趨勢。在網經社主任曹磊看來,網購市場已享盡“稅收紅利”做大,并對實體經濟尤其是現有零售業(yè)為代表的流通體系造成了巨大沖擊;從市場公平競爭的角度而言,應該對電商和實體經濟基本上實現一視同仁。
不過,被業(yè)內視為必然征稅的課目卻因何推進緩慢呢?
“參照國際做法,作為電子商務發(fā)展鼻祖的美國,是否對網店全面征稅目前也仍在討論中,目前我國全面征稅的時機并不成熟?!弊蛉?,網經社分析師莫岱青表示,電商征稅已經討論了很久,但實際操作起來很難,從條例、辦法等上升到立法,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
根據阿里巴巴去年底提供的數據,目前阿里巴巴零售平臺上約有700萬戶網商,其中小微網商占大多數:淘寶網上,店鋪僅店主1人經營的占58%,97%的店鋪員工在5人以下;而在天貓上,雇員達3~20人的賣家占81%。
天冊律師事務所律師姚小娟認為,(個體)網店的規(guī)模與電商納稅之間存在內在聯系。對于淘寶上幾百萬小微職業(yè)賣家來說,電商的無稅收和無店面成本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。一旦征稅,價格抬高,利潤減少,部分賣家將另謀出路。這可能是電商的一次大洗牌,也可能會對剛剛繁榮起來的電商形成致命打擊。
值得玩味的是,C2C個人網店,實際數量正趨于減少。網經社數據顯示,截至2013年12月,實際運營的個人網店數量達1122萬家,同比減少17.8%;預計到2014年中國個人網店將下降到918萬家。
另據了解,在個人網店征稅方面,有兩個標志性的事件是:2010年7月1日實施《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》后,國內的個人網店才開始逐步步入“實名制”時代;2011年,武漢市國稅局開出國內首張個人網店稅單,即:對淘寶女裝網店“我的百分之一”征稅430余萬元。
去年兩會期間,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建議,我國應該通過《電子商務稅收法》,建立電子商務稅務登記制度,對在網上進行交易的商家收稅;全國人大代表、步步高(行情股吧買賣點)集團董事長王填也遞交多份議案、建議,呼吁規(guī)范電子商業(yè)繳稅,稱“否則對實體零售不公平”。
此后幾個月內,國家相關部門的頻繁舉動和表態(tài):去年“兩會”結束不久,國家稅務總局開始實行《網絡發(fā)票管理辦法》,被視為是為征稅做準備;隨后,對于如何規(guī)范電商市場交易及市場秩序,國家工商總局舉行了座談會。
去年6月4日,商務部新聞發(fā)言人姚堅在回應媒體詢問時證實,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和企業(yè)的義務,稅法對傳統(tǒng)企業(yè)和電子商務企業(yè)是統(tǒng)一適用的;商務部正在積極推動《網絡零售管理條例》出臺,目前仍在前期調研,尚無具體的出臺時間表。
而張佩東亦坦言,由于這些個體網店沒有工商注冊,無實體店經營,經營數據、收支電子化,分布區(qū)域廣,給“實體化”、“屬地化”的監(jiān)管部門工作帶來巨大挑戰(zhàn),實施稅收征管面臨重重困難,監(jiān)管成本高、金額小。(來源:中國經營報 文/姜小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