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) 無人零售帶來超前購物體驗,成為零售業(yè)新趨勢:無人零售降低了零售對人的依賴,減少人力成本,提高管理效率;能夠提供“即拿即走”的全新購物體驗,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;可以記錄消費者的消費數據,能對店鋪和客人產生更加深入的了解;2016年12月亞馬遜推出內測版AmazonGo之后,其“即拿即走,免排隊”的超前購物體驗廣受業(yè)界矚目。隨后,阿里巴巴、深蘭科技、繽果盒子等多家國內企業(yè)也紛紛開始布局,阿里淘咖啡于2017年7月8日上線;2017年6月25日,娃哈哈和人工智能企業(yè)深蘭科技簽訂了3年10萬臺、10年百萬臺TakeGo無人店協議;無人零售已成為全球零售業(yè)的新趨勢。
無人零售頻頻獲得資本青睞:2017年7月3日,繽果盒子宣布完成A輪系列融資,融資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,該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;6月28日,F5未來商店曾對外宣稱,獲創(chuàng)新工場3000萬元A+輪投資;以無人便利店為代表的無人零售短期內頻頻獲得資本青睞,成為資本市場新的風口。
無人零售三種技術方案路線鼎立:根據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不同,當前無人零售在技術上大致可分為三種路線:一是以AmazonGo、阿里淘咖啡、TakeGo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流派,主要采用機器視覺、深度學習算法、傳感器融合技術、卷積神經網絡、生物識別等技術;二是以繽果盒子、7-11、羅森日本無人店為代表的物聯網流派,主要采用RFID標簽技術;三是以便利蜂、小e微店為代表的互聯網流派,主要利用二維碼來完成對貨物的識別。不同技術方案各具特色:人工智能流派購物體驗較好、能實現即拿即走、可記錄客流密集度和停留時間、更有助于了解消費者需求等優(yōu)勢。物聯網流派在對貨物的識別與防盜上更具優(yōu)勢,技術上也較為成熟。互聯網流派技術難度較低,成本也相對低廉,但購物流程較為繁瑣,與傳統(tǒng)零售差別不大。
無人零售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:盡管無人零售的前景令人鼓舞,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無人零售技術方案仍存在著許多問題。以AmazonGo為代表的前沿技術面臨售賣商品必須包裝完整、目前商品較為單一、識別率仍需提高、防盜技術仍需改進等問題。以繽果盒子為代表的RFID標簽技術則不得不面對較高的成本,同時RFID不能適用于多種包裝,且易遭屏蔽、易被撕毀、不易協調。以便利蜂為代表的二維碼識別技術也存在著購物流程太過繁瑣、無法研究消費者購物偏好等問題。
相關標的:當前無人零售處于早期發(fā)展階段,主題主要受事件和研發(fā)驅動而非業(yè)績驅動。相關上市公司大部分僅涉及無人零售某個技術環(huán)節(jié),比如RFID、人員識別、商品識別、支付等。RFID領域建議關注思創(chuàng)醫(yī)惠、遠望谷;客流識別關注匯納科技;二維碼領域關注新大陸;人體識別工大高新、遠方光電、神思電子等。
風險提示:無人零售進展不及預期;新技術路線不確定。(來源:東吳證券;文/郝彪、朱悅如;編選: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)